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29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74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261篇
社会学   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介绍了国外学术界关于赛博空间体现与非体现的争论.探究了赛博空间体现现象学的哲学基础,认为现象学特别是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为赛博空间的体现理论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平台.揭示了技术与体现的关系,提出了技术与体现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一方面,体现是技术产生与发展的本质条件,另一方面,技术也纠正或增强了身体的知觉能力.  相似文献   
52.
论加缪的“荒谬”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缪认为,“荒谬”是人与世界关系的一种把握,荒谬不是理性的对立面而是“非理性的反面”,可以说是理性的一种特殊形态,归根结蒂它产生于人的本真存在与非本真存在之间的冲突。本文试图详细分析荒谬产生的根源,揭示加缪对于荒谬世界中荒谬人的出路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53.
昆德拉之重     
昆德拉之重在于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在于生命中无以数计的“非如此不可”;在于不解之词所诏示的萨比娜的叠加式的背叛;在于镜子所裸现的特蕾莎别样亦可的身体;在于凭藉对残酷现实的幻化所构建的必然之舟上的别样女性与偶然女性。通过对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作一女性主义的胜揽和存在主义的洞见,旨在达成某种程度上的文学性和学术性兼具的批评向往。  相似文献   
54.
“恨”的现象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韩国人的恨的多层结构--否定与肯定、消极与积极、过去意向性与未来意向性结构进行分析,从和解意向性角度来对恨的独特性进行确认,可以看出,恨的主体是以情促成和解的情绪,类似于把他者构造成自己的意向相关者的本能意向.  相似文献   
55.
当下比较诗学在方法论上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寻求世界诗学的共同规律为标识的自然科学研究范式以及中/西、古/今二元对立的普遍主义思维.比较诗学应通过采用现象学还原和谱系学的双重眼光,才能突破其方法论上的困境,进而寻求到新生的希望.  相似文献   
56.
现象学视阈中的“他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近代主体哲学强调"自我",表现出"唯我论"姿态,现代现象学兴起,改变了这一格局,他者受到重视,但现象学视闽中的他者又各有不同的言说.胡塞尔、海德格尔的他者仍然处于同一性中;他者与自我是一种对称关系;萨特只看到他者与自我的斗争;梅洛·庞蒂把他者肉身化,从意识哲学脱身而出;勒维纳斯奠定了真正的他者哲学,他者成为绝对他者.  相似文献   
57.
依顺胡塞尔、海德格尔开启的思想方向,萨特自然地拒绝对情感现象的自然主义解释,或者说,他认为对情感的实证考察是不完备的、是需要奠基的;同时,萨特又力图以情感作为一个重要主题来论证“人的实在”对于自身所有存在形态的最终责任,这使得萨特早期对于情感现象的理解表现出明显区别于其现象学前辈的特征,也使得其情感理论成为众多争议的焦点.  相似文献   
58.
存现句是一种特殊的句式,具有跨语言的性质,一般认为其下位句型包括存在甸与隐现句。对汉语存现句相关问题的研究也一直是国内外生成语言学者研究关注的热门话题,通过对汉语存现句的研究进行回顾,发现以往对汉语存现句的研究大多是在管约论框架下进行的,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存现句的生成机制;2.句首处所名词组的语法地位;3.存现动词的性质;4.动词后名词组的赋格问题。其中存现句的生成机制问题是最为根本的问题,生成语言学者对此也是各持己见。本文尝试在语段理论的框架下,对汉语存现句的推导生成做尝试性探究,力图寻求汉语存现句统一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59.
维特根斯坦的现象学之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对于欧陆现象学运动知之甚少,维特根斯坦还是在他于1929年年初重返剑桥之际独立地提出了一个他自己的"现象学"版本.他的现象学观可以被归结为这样一个信条:用一种所谓的"现象学语言"来再现被直接给予的现象乃是可能的,而同样的任务则是日常-物理语言所无法胜任的.但通过对于"予料"之本性的深入探索,维氏最后却不得不承认了:再现直接经验的任何尝试都会不可避免地牵涉到物理语言的表达式,而这种牵涉恰恰是以牺牲现象学语言的独立性为代价的.这一发现最终导致了维氏对于现象学的放弃.  相似文献   
60.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case of a former addict, focusing on his existential self‐interpretation and identity transformation process. This study began from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philosophical processes related to existential self‐interpretation could lead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concept of bottoming out and of identity transformation.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the study analyzed the case of a male in his mid‐forties who was addicted to drugs for approximately 30 years and has only recently maintained abstinence. The study used the 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 to determine the meaning drugs held for him in each stage, and what drug‐related identity he had in each stage. Further, this study identified the integrative implications of these meanings in terms of existential self‐interpretation and identity transformation. The four different identities the man identified for the four stages of his life were juvenile delinquent, gang member, half‐gangster, and breadwinner, and the associated meanings drugs had for him during each period were “glue,” “filthy,” “leeches,” and “abstinence,” respectively. Finally, this study elucidated the integration of these meanings through the hermeneutic circle, identified the social welfare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and developed educational recommend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